苴却砚与攀枝花

已有 1204 次阅读2009-1-19 21:27

                                 苴却砚与攀枝花[作者:赵家渡]





    到达攀枝花的第二天便直奔仁和区的苴却砚超市(展厅)观赏砚石,不大的展厅里摆放着密密的砚品,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砚品贵则数十万元一方,连那些标价在几百千元左右一方的石砚,在选材,雕琢上都精益求精,特别是那些饱含艺术家崇高修养和精湛雕刻技术的作品更让人爱不释手。

    我虽不才,但终究在众多名砚产地看过许多砚,而今所见的苴却砚,在端砚雕刻中那种死沉的匠气没有了,在易水砚里粗糙的石材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砚石每一方都透着空灵大气以及文人意境,实在是不可多见的绝好作品,那怕你对书法艺术并无兴趣,也从不拿墨碇在石砚上磨墨,更不想握毛笔成书家,但你也一定会为此地石料质地绝佳雕刻精美绝伦的众多“苴却砚”艺术品而折服。







    何等城市竟琢得如此灵物?于是便搭车加步行前往仁和区大龙潭彝族自治乡大龙潭村的砚石产地一探究竟,虽说因时间仓促并未看到砚石矿,但当地兴旺的琢砚产业让人大开眼界,在那个“偏僻”的村子里,当我与一位名叫姚盛清的雕刻大师见面交谈后,更觉佩服之至。

    过去,说到攀枝花这个城市的名字,人们总习惯把它与矿产资源、钢铁工业外加环境污染联系起来,如此看来,这多少对这座城市有点不公平。

    在中国,说文房四宝,其中砚为历代文人士大夫们津津乐道,以至于出现砚台的名气大过城市名气的现象:知端砚而不知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知歙砚而不知歙县、知易水砚而不知易州(现河北易县)……。

    历史上四川的名砚也不少,除去大名鼎鼎的苴却砚外,兴起于南宋的蒲江盐井沟的蒲砚,曾历久不衰,其它如剑州(剑阁)的黄沙金、峨嵋虎溪、泸州桂林也有产石琢砚的历史,但这些地方似乎都没有沾着砚台多少光,随着时光流逝,而今大多都空留其名而无其实,更别说其它了。



    虽说苴却砚一枝独秀,千百年来享誉华夏,据当地资料说,“在清宣统元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一举获奖,名震中外”过,但终因砚名与市名各行其道,世人难以将二者相连。人们说攀枝花时只说它的钒、钛、钢产业兴旺,那怕你说得口水暴溅,怎么听,怎么也有点像个邋遢的暴发富。其实,攀枝花真正的内涵还在它拥有的那方苴却砚,别看此物身小市场也小,但却承载过我们光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同时,苴却砚的发展现状还体现着当今攀枝花人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继承,这样的发展道路才是我们所要的。




注:因在攀枝花观砚时,各种砚品都不准拍照,文中所引两幅砚石小品均从网上下载,抱歉!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同桌故事 2009-1-19 21:27
确实巴适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