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与古人情怀[图文作者:赵家渡]
4月11日趁在南昌候车期间,顺便游览了滕王阁,这座坐落在赣江东面的滕王阁,因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我不擅长古文,这位唐代的著名诗人的诗句,我也不甚了解,但他在《滕王阁序》中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流传千古的佳句我还依稀记得,并对这千古佳句中的体现出的绝美意境寄托着无限的暇思。
而今,我手里捏着用一张青蛙皮(50元纸帀)买来的门票,站在这座用钢筋水泥仿造而成的“古”楼阁上,听着赣江上穿梭客货轮上发出的汽笛声,望着对岸耸立的水泥森林,楼阁远近更是红尘滚滚喧嚣催人,但此时此刻我却没了激情。我不禁自问,寄托着我无限暇思的那“落霞、孤鹜、长天、秋水”的远古情调那里去了……。
或许,我们不应当惋惜那逝去的时光和文人自我陶醉的闲情逸致,而今毕竟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被颠覆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方式,连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悄然变革,人们不再为一个字有几种写法而烦恼,也不再为一句话怎么说更符合美学价值而去争执。
王勃那个时代里有一个葬在四川安岳的贾岛,他曾经为诗里一句“僧推(或敲)月下门”中“推、敲”两个字的意境差别苦恼不已,于是才有了“推敲”这个词的流行至今,试想,那个可怜的贾岛如果生存在当今时代,他的行为定会被视为不正常,“推敲”这个词也断不会流传。
对现代人特别是对现代网络人而言,那些事情早已是天方夜谭。……错别字,音代字,字母代替字句,数字代替字句,连表情心情都可随意用规范格式来表达,……。一切可省略的都省略掉,一切估摸别人能猜测出意义的符号都可以顺手拈来,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而今势不可挡的“新文化”新潮流。
站在滕王阁那水泥浇铸的楼台上,我觉悟到,我们的血液里早已没了自我陶醉的闲情逸致,尽管我们也看山看水,但我们不会把心思留连于山水之间,我们更不会熬更受夜地去引经据典组合佳词美句在山水间寄托情思。
看眼前,楼上楼下人声鼎沸,人们在西装革履中多了几份物欲,多了几份对利益的关注也多了几份浮躁,然而仔细端详,人们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不管你乐不乐意,不管你觉得当今世界里占统治地位的东西是快餐文化还是功利文化,它仍然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客观现状,或许这就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文化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