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银厂沟的休闲旅游产业向何处去[图文作者:赵家渡]
而今,从白水河到银厂沟这条长达17公里,海拔落差近500米的旅游公路上,往日车水马龙繁忙景象早已不再,一路上我们感受到的除了仍有清新的空气、凉爽的温度外,陪伴我们的更有冷清得令人不安的旅游休闲环境。这里原住民本身不多,沿途几个村的许多村民近几十年依靠蓬勃兴起的休闲旅游业成了“先富起来”的成功样板。而今,“512”大地震却瞬间改变了一切,洛河桥一位曾经很风光的休闲山庄老板此时站在自已搭建的窝棚前指着一片废墟对我们说:“乍个都想求不过,以前挣点钱,集累点钱,差不多就修房子买设备,往里头投入,指望做大点做好点,防求不到,老天爷摇几分钟就收老本,弄得老子一哈就回到解放前……。”有这种悲观情绪的,在这一带决非个别。
对这一带的村民而言,依托银厂沟景区发展休闲旅游业是他们的现实和未来,,这不仅是他们的谋生手段,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今,银厂沟没有了,或者暂时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或许是他们最最担心的事。
对于这一点,当地政府、福建省援建方、部队援建各方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洛河桥附近九峰村一个灾后重建安置点上我们看到,不仅漂亮的民居正在拔地而起,规划图上对恢复发展本地休闲旅游产业也有了明确的重建时间表。
可是,仅有这些对于龙门山银厂沟整体休闲旅游产业的恢复是远远不够的,产业的另一个重头是消费者信心恢复问题,不管当地怎么做或做了什么,那只是一厢情愿,如果今后消费者失去了去龙门山银厂沟的旅游休闲的热情,如果大多数游客心里的“512”地震“后遗症”持久不愈,这样的结果对当地休闲旅游产业的打击那才是致命的。对此问题,不仅我们看到了,当地政府和当地村民都看到了。
其实,龙门山银厂沟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因其主要景点的消失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景点式的旅游价值,但是,龙门山银厂沟价值从来都不仅仅聚焦在几个旅游点上,据当地震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成渝及成都周边县市夏季在龙门山银厂沟休闲避暑旅游的多达十万人,其中90%以上的人整个夏季都住在从白水河到银厂沟十多公里狭长地带上数百上千家农家乐、休闲山庄里,以避暑休闲为主,是当地休闲旅游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地震损毁了部分景点,对这部分消费群体不能说完全没影响,但从整体而言,影响不是很大。
对此,这次与我们同行的资深摄影人张友全老师做得最好,他是广汉市政府所属的退休干部,震后一年多时间里,数次深入震区,用手中的镜头留下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如此,他急灾民之所急,不顾年事已高还身体力行,震后一百天就只身入住震区幸存的农家乐一月之久,这次银厂沟之行,他又履行去年对《锦华苑》老板的承诺,再次只身放心大胆地住了下来(我们另外的人没与他一起住下,是因有事在身),令人敬佩,也值得有条件也有这种需求的人效仿。
此举看似简单,似乎也只是个人的事,但对周围一带原休闲山庄和农家乐老板们信心恢复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看来,山外轻灾地区的人在当地接待能力恢复进度许可的前提下,多到那里去住住,在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消夏避暑愉快的同时,也是对那里重灾区从事休闲旅游业的人们的最大支持。[图文作者:赵家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