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斗胆魏源记
已有 1622 次阅读2007-3-1 22:07
雅安斗胆魏源记
雅安斗胆魏源农家乐,位于雅安西门青衣江边上沙溪斗胆村,三国名将魏延的六十九代嫡系幺房子孙辈的老幺魏老九,就是它的主人。在这片土地上,魏家世世代代务农,随着党的富民政策展开,温暖的阳光也照到了他的心房。五十出头的魏老九先生十分精明,他把祖上留下的住房整理得干干净净,开起了农家乐。他照搬浪漫雅安仿汉唐的穿衣戴帽,把自己的农家乐装饰得汉文化味道十足,每天吸引不少的造访休闲消费者。价格低廉,环境舒适,回头客络绎不绝。
雅安魏氏居青衣沙溪斗胆村,至今已一千七百余年矣。其先魏延乃三国名将,与大将军姜维同为蜀国重臣,先主刘备皆拜为大将军。二人战功沛然卓著,情谊深厚,只可惜与长史杨仪素来不睦,被杨仪诬为反叛,遣马岱追斩于汉中。其子魏猛逃脱投奔伯约隐姓与包陈先人同为大将军姜维左右勇将,伯约遭分尸后三人抢得大将军忠义之胆,杀出重围,亡命奔汉嘉郡今魏源之地,斗胆庙之侧节庐而居,守护大将军忠义之胆不移、后包氏陈氏人丁兴旺数倍于魏氏,故有包陈坝之地名由来。
魏姓名人从来不少,西汉名臣魏相,东汉炼丹术家魏伯阳及唐时开国宰相魏徵皆是佼佼者。魏氏,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较早见于史书的当数战国时七雄之一的魏国公子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史书称赞他“仁而下士”,有食客三千。史载传为千古佳话的他曾设计窃得兵符,夺取兵权,救赵胜秦。成语窃符救赵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魏猛定居青衣沙溪村后,逐以酿酒为业,魏氏酒名满蜀中,飘香蜀国的村村寨寨。魏猛定居青衣沙溪村的门前就是进藏的茶马故道,常和马帮背夫来往,彼此友好相互帮助,日子也越过越好,更令人惊喜的是魏猛打听到了姜维伯父流落在汉嘉的女儿,也就是后来嫁给他和他厮守一辈子的妻子姜萍。子孙繁衍,魏氏在这里兴旺,走向中原,繁茂在大江南北。
时事变迁,张献忠剿四川,战火离乱,魏氏仍然靠自己的实力留在了故土,保卫着自己的家园,依然时时在姜维庙中祭祀着大将军的忠肝义胆。奇迹也就在此时出现了,大将军的忠肝义胆居然成化石了,变得坚硬无比,更令人叫绝的是还在一天天的膨胀,清朝初年,已成一块近百斤的胆青色的石头,中间冒出近一寸宽绕胆一圈的白色胆经带。
此奇迹不胫而走,整个雅安地区及康巴等地家喻户晓,不久成渝等地也闻风而来,万人空巷争睹这姜维如斗石胆,姜维庙也在此时更名为“斗胆庙”,沙溪村也更名为“斗胆村”,后来越传越神,香火旺极一时,凡胸腹疼痛者来敬香摸一下,顿时疼痛全消。胆小怕事遇事犹豫不决的敬香摸一下,顿时豪气大增,办事成功。
后来与雅安相邻的芦山县逢年节社火,庆坛唱戏纪念姜维,都要到这里来借这石胆,借胆队伍举着芦山县七品县令正堂亲自写的借条和上面盖着的红色大印,在那花红礼炮,花灯歌舞乐曲中,人流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连绵好几十里。八月十五正是万家团圆的中秋节,人们怀念忠肝义胆匡复汉室的斗胆赤心的大将军。纪念姜维庆坛唱戏完毕后又将胆还回这里的斗胆庙中,抽回借条,一路又是花红礼炮,人流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连绵好几十里。当年的盛况好不热闹,那蒙山茶,老鹰茶,魏家酒,芦山酒,都在空气中久久不散,十天之后才慢慢消失怡尽!
今年正值芦山县第二届“油菜花开•七里夺标”民俗节暨首届根雕艺术节即将在芦山开幕,这种借胆的事儿应该加以炒作,借此拉动喜气人流和气氛,推动民俗文化,本土旅游。拉动旅游经济。让此次民俗节更有趣味和意义,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我市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