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AP
登录
注册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首页
我的推荐
兴 趣
排行榜
城市论坛
收藏
天府社区
›
雅安刘传康
›
日志
关注TA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雅安刘传康
https://bbs.scol.com.cn/?574219
主题
个人资料
必须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西医临床技术为主的结合,这才是中国及世界医学的正确而光明的前途。
已有 919 次阅读
2007-12-29 11:01
虽然反中医的洋干爹都说了要中西医结合,但这种结合必须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西医临床技术为主的结合,这才是中国及世界医学的正确而光明的前途。
收藏
邀请
举报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
《春风阁序》
•
[原创]四川在线最前沿
•
[原创]从H1N1甲型流感看传统中医
•
雅安雅韵诗社2009年3期专贴
•
雅安雅韵诗社2009年2期专贴
•
雅安雅韵诗社2009年1期专贴
发表评论
评论 (
1
个评论)
彩虹炫
|
匿名卡
|
金彩云天(未注册)
2007-12-29 11:01
必须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西医临床技术为主的结合,这才是中国及世界医学的正确而光明的前途。这是上医的精辟之论!西医其实是机械学和化学的合作体,化学用于实验室,人体的所有都必须化学采样,此时的人体不是人的待遇,而是采样样本;而后,进入化学药物和机械切割状态,此时的人体也非人体,是化学施用场或机械切割厂.西医几百年没有进步,所进步的是,机械检测设备机械的进步和化学产品药物的衍生种类增加,化学杀伤力的猛烈(无论对人体细胞和对手均格杀无论),对人体的害处日益凸显.一句话;西医对病不对人,对病这个局部,人的死活于不顾.
中医对人不对病,对人这个整体.通过平衡达到改善.
《 内经 》 中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身心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 • 《 灵枢 • 本神 》 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养生与平衡
人与自然的平衡---天人相应 • 顺应自然,季节调摄 • 《 素问 • 金贵真言论 》 “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是气之常也,人应亦之” • 《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 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 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肝, ...... ” •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
•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 去寒就温,无泻皮肤,此
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
• 《 抱朴子 • 极言 》 中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露,皆不欲冒之”; • 《 养老奉亲书 》 中提示炎夏纳凉需要注意“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 • 明代医家万全在 《 养生四要 》 中强调保护肺气,说:“背宜常暖,暖则肺气不伤”
日夜调摄
在一日之中,清晨和傍晚是气温变化较大之时,也是人体阳气开始发生和潜藏之际,所以应当加强调理和保护,以避免受邪发病。
《 灵枢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 指出:“朝则人气始生”。为了资助阳气地发生,清晨宜多去户外活动,吐故纳新,导引肢体,舒展筋骨,流通气血,旺盛生机。
傍晚日落,阳气开始潜藏,卫外能力减弱,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活动,避免
寒,雾露之气的侵袭。所以 《 素问 • 生
天论 》 指出:“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
无见雾露”。
饮食方面的摄养
在饮食方面的摄养,应做到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还要顺应四时气象调养五脏之气:顺应春季阳气的生发以舒肝气,顺应夏季阳气的旺盛以养心气,顺应秋季阳气的收藏以养肺气,顺应冬季阳气的闭藏以养肾气,维护人和自然的统一,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古人根据五脏配四时的原理提出了四季食忌。
《 寿亲养老新书 》 中系统地论述了四季饮食宜忌:“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当夏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 老老恒言 • 饮食 》 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微;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 • 清代养生家订其誉在 《 寿世秘笈 》 中总结出饮食防病的六宁六毋,分别是“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系统地总结了在饮食中调理脾胃的法则。
人与社会的平衡
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巨大的压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是人类益寿延
的障碍。而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不可能断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这就要求人类通
不断的自我调适与所处的社会环境达到衡。
《 灵枢 • 本脏 》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 孟子 • 尽心下 》 :“养心莫善于寡欲”,这种关于精神调摄的原则。养生首先要重视精神调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物质欲望。 • 《 太上老君养生诀 • 养生真诀 》 中说:“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妄,六者去忌妒”。
人与社会的平衡----形神兼养 • 《 内经 》 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保持心情平和,恬淡虚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动静结合养生 • 李挻在 《 医学入门 》 中指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辨证关系。
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 10 条要诀 • 1 ,对自己不苛求。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 2 ,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妻子期盼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风,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 • 3 ,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 4 ,暂离困境。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把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在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 5 ,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 6 ,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 7 ,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以的烦恼都闷在心时,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向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理会顿感舒畅。
8 ,帮助别人做事。助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9 ,积极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10 ,知足常乐。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已个人意志为转移,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