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的奇迹

热度 1已有 476 次阅读2010-9-7 18:49 |个人分类:人物|

9月5日出版的《侨报周末》刊发题为《方舟子的奇迹》评论员文章指出:十年来,造假者和打假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你打你的假,我造我的假,大家萍水相逢,一笑泯恩仇。你打不死我,我也懒得跟你较真。这是一种奇特的平衡,只有在中国这样奇特的社会才会发生,并且一直维持。全文如下:

 

方舟子被人打了。两个歹徒,辣椒水加铁锤。这是预料中事。

《无间道》里说,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从2000年开始,方舟子这十年间,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指哪儿打哪儿,俨然成了“打假皇帝”。一旦现身江湖,便是腥风血雨,总有几个光鲜亮丽的身影被戳穿伪装,轰然倒下在中国现在这样的乱世,混了十年才被打,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有人说,方舟子是在炒作。从常理来看,这是扯淡,方舟子要想炒作,手中的猛料起码还有一仓库,随便拿出几个来,足够把自己炒焦。

在方舟子身前,还站立着另一个伟岸的身影,王海。一样混迹于江湖,一样兢兢业业坚持打假,也从来不炒作。不是他们不爱成名,而是打假这个职业,有点像狙击手,要甘于寂寞,要学会埋伏,不能成天咋呼。一咋呼,对手跑得影儿都没了,还打什么。

埋伏别人的人,被别人埋伏了。这说明,方舟子的打假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正是方舟子成为奇迹的原因。

当年一副珍奥核酸,由方舟子揭穿并查有实证,经媒体热炒之后,卫生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认定虚假宣传。认定归认定,神奇的珍奥核酸仍旧在今天的市场上,招摇过市。

今年一个唐骏,“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和“大头贴照相机”专利被证明是可笑的谎言。谎言归谎言,唐骏先生仍然拿着一亿年薪潇潇洒洒,而且荣登各大报纸杂志头版头条封面封底,按媒体热度来说,唐先生可以稳稳拿下年度风云人物。

看似民怨沸腾,看似举国震惊,但雷声过后,雨点还没落到地上,就已死在空中。没有人,也没有机构,负责对方舟子的打假成果进行巩固,负责对落水狗踩上狠狠的一脚。

所有的惩罚,只来自于媒体的笔墨和群众的道德批判。但在今天的中国,媒体的关注,是花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好事;而道德批判,对于没有道德的人,纯属放屁。

在这方面,方舟子比前辈王海更加悲凉。王海打的是假货,一旦曝光,老百姓一边进行无用的道德批判,一边却用自己的钞票进行了惩罚。而方舟子打的假人,只要忍受一时的不利,等风平浪静之后,依然可以重出江湖。江湖上,他们的名声将更加响亮。

没有行之有效的惩罚机制,造假将永远如同顽强的蟑螂,打而不死,死而不僵,僵而不烂。

于是,有许多有识之士站了出来,大声疾呼,要建立严厉的惩罚机制,逮住造假的就往死里打,打出一片干净的天空和纯净的心灵。但他们肯定没有想过,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正是方舟子十年间赖以成为奇迹的原因。

如果造假一早就受到严厉惩罚,一百个方舟子都被买凶拍死了。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今天,我们说,断人财路者,人恒断之;砸人饭碗者,人恒砸之。

这些造假的,哪个人的汗毛,不比方舟子的腰粗?如果方舟子的打假,真的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鼻孔一哼,就能把他给吹回老家去。

十年来,造假者和打假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你打你的假,我造我的假,大家萍水相逢,一笑泯恩仇。你打不死我,我也懒得跟你较真。这是一种奇特的平衡,只有在中国这样奇特的社会才会发生,并且一直维持。

现在,这个平衡被打破了。两个歹徒,辣椒水加铁锤。这也是预料中事。

可能有人忍不住了,觉得方舟子这小子过于可恨,于是坏了江湖规矩。也可能中国的老百姓和媒体已经厌倦了这种隔靴搔痒、假凤虚凰的“双簧”,开始想起要动真格了。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