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原创者是“农民伯伯”

已有 939 次阅读2009-9-2 07:10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者之一何占豪。

1959年5月27日,由中国音乐家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美丽的蝴蝶,飞到中国人心上,至今已经整整50年。日前,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应邀来到广州,指挥广东省民族乐团演奏了他亲自改编的古筝版《梁祝》。何占豪在广州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访问,透露了《梁祝》诞生的秘辛。

 何占豪表示,《梁祝》具体这个曲谱写成,至今已50周年。但是,如果从「农民伯伯」创造《梁祝》这个角度来说,就远远不只半个世纪了。

 何占豪称,我真是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音乐传统和音乐才能的民族,这首曲子并非一个或几个作者写的,它是我们浙江的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的表演因素。越剧是哪里来的?是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尹桂芳等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以及一大批琴师联合创造的,他们都是农民的儿女,从小就唱山歌、小调,在农村的文化氛围、父辈的熏陶下成长,十几岁开始到上海闯荡、在舞台上磨练,这才有了越剧。所以我说《梁祝》原始的创作者是农民。

 何占豪说,我可以从头给你讲来,《梁祝》里哪一段音乐是从越剧的哪里来的。一开头你们觉得很好听吧,「0532/1--2/765-/……」这不是我创作的,这是越剧里面很常见的过门。还有《梁祝》当中的小过门很好听,也是来自越剧里一种「百搭过门」,百听不厌的过门,我只是切了一刀稍加改变。

 何占豪指出,说到这里,还是离不开「农民伯伯」给我的启发。那时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念书,我们每年都要下乡给农民演出。农民很热情,但音乐学院学生拉的都是贝多芬、巴赫,演完之后我们问他们:「好听不好听?」回答「好听!」再问「懂不懂?」齐声说「不懂!」「那你们要我们拉什么?」「越剧、沪剧」!原来这些才是他们懂的。我恰巧是从越剧团到音乐学院来进修的,当然就想从越剧入手创作一点他们熟悉的东西。  摘自《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songrongjie 2009-9-2 07:10
艺术创作,要来源于生活。
音乐创作要有自己的特色--民族特色、区域特色。过去,艺术家们年年都要深入基层,到农村、工厂、部队、体验生活,收集素材。现在,一些人是闭门造车,一味模仿别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