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石井

已有 349 次阅读2012-12-15 17:26

地处两市(临沂、枣庄)三县区(费县、苍山、山亭区)交汇地带的山东费县石井镇,遍地是景色,处处有传奇。石井本身就是个美丽的传说。
石井镇名源于“一升石子一升钱”。古时此地大旱,水源奇缺。当地一善人出资雇工匠打井取水,以救苍生。挖至地下四五米深时,工匠们发现地下竟是整块青石,根本不可能打出井来。工匠们意欲放弃。善人承诺,只要继续往下挖,每挖出一升石子,就付给工匠们一升的工钱。或是上天被善人的执着感动,最后,工匠们竟然在青石板上打出了一眼清冽的甘泉井。后人为纪念“青石凿井”的美丽传说,简称此地为“石井”。

深山三城,源于春秋翼王城
石井镇有三个村子以城命名,即翼城、城前、城后。有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翼王叔虞途经石井,见此处山峦叠秀,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奇石林立,萌生在此久居颐养之意。遂下令大兴土木,历时19个月,一座古朴的王城拔地而起。时至今日,虽历经沧桑岁月冲刷,翼王城依然有迹可循。翼王城墙系夯筑,残存高度1—4米。遗址比周围地面高出2米左右,远视形如土台。

得益于翼王的恩泽,此地一度商贾云集,一派繁华。翼城一名沿用至今,后人把翼城前的村子唤作城前村,翼城后的村子唤作城后村。

深山三城,不是神话,更不是传说,而是今日石井的历史烙印。

再访高桥

高桥村紧依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抗战时期,村子里的一个药房——广德堂药房,曾是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指挥部机关所在地。建国后历任济南特别市市长、山东省人民政府代理主席、卫生部副部长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郭子化同志担任特委书记。郭子化同志还被誉为中原局和华东局的实际奠基人,共和国中医的推广者和保护者,淮海战役的大后勤。高桥,一度成为指挥鲁南革命斗争的制高点。

1935年2月,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别工作委员会在枣庄建立。郭子化任书记,丛衍瑞任组织委员,张光中任宣传委员。由于临时特委机关处在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白色恐怖严重的城市,给特委开展党的工作带来极大危险。1936年6月17日,临时特委书记郭子化因叛徒出卖在枣庄同春堂药店(特委机关驻地)被捕。高桥人李韶九以枣庄药业工会的名义作保。18日,郭子化获释。

郭子化回到枣庄后,为保证特委机关的安全,当夜召开特委负责人紧急会议,决定结束党在同春堂药店的一切活动,将特委机关移驻抱犊崮山区。并派李韶九、王寿山到高桥筹建广德堂药房,作为特委的秘密机关。李韶九在高桥经数日奔波,特委秘密机关——广德堂药房筹备就绪,郭子化及特委机关迁驻高桥。在广德堂药房的掩护下,特委的工作马上恢复起来。为了更有利于党的活动,特委在高桥办起了一所小学和一所夜校。同时,特委将沛县监获暴动脱险的部分同志转移到高桥。接着,特委在高桥发展了葛成俊、荆守胜等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高桥党支部。高桥党支部,也是费县第一个在农村成立的党支部。至1937年9月,仅费县南部山区就发展党员90余名。1937年10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机关由高桥迁往徐州市。特委机关迁出高桥后,特委将原高桥区委改为高桥党总支,归属鲁南中心县委领导。

七十多年过去了,高桥曾作为鲁南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永远值得石井人民骄傲。再访高桥,不是为了纪念或怀念,只是为了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记住这片不该忘却的红色热土。

一寺一庵,彰显大山深处的文化底蕴和革命史诗

一寺一庵,指的是荆山寺和上庵。据遗址现存的石碑和专家考究,寺和庵均建于隋朝年间。至今,仍有大量石碑,寺庵当时的生活物件在荆山寺和上庵随处可见,当地政府已妥善予以保护。

荆山寺曾经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鲁南军区后勤医院所在地。据史料记载,这里曾经成为鲁南抗战时期科室门类最全,救助伤员最多,抢救规格最高的后方医院。后为满足抗战需要,医院还专门在这里设立了一所卫生学校,为培养战地卫生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庵地处巍峨峻拔的泉崮山下,著名的上庵里战役就发生在这里。石井镇大安村,原名上庵里。1950年,更名大安村。大安村自古集贸繁荣,过去号称滕(州)、费(县)、峄(城)三县大集。至今,村内仍有先辈流传下来的顺口溜:一天换三朝,不耽误俺村老头卖菜苗。再乱的世道,这里的集市都没有散过。文章来自:tt娱乐城www.ttylc888.com
荆山寺在石井驻地西南,上庵在驻地西北。寺和庵相向而建,彰显着大山深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