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百年的青岛迎宾馆

热度 6已有 1008 次阅读2011-1-3 12:57 |个人分类:旅游|

    青岛的美,美在海,美在山,更美在城市建筑。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早已蜚声中外,素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誉。在众多不同风格的建筑中,最富艺术魅力的当属迎宾馆。

 

   青岛迎宾馆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主楼高4层,附楼高4层,是当时占领青岛的德国提督官邸,故名之总督官邸,俗称“提督府”。它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迎宾馆是一座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是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年风格派手法相结合的欧式建筑。内部布局典雅华贵,气派不凡,置身其中可享受到浓郁的欧洲宫廷气氛,迎宾馆又是一座博物馆,收藏着东西各国的稀世珍品。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51日起,不再作为迎宾馆使用,开始以博物馆形式接待海内外观众。

 

 

迎宾馆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建筑高度30米,耗资100万马克。该楼设计十分精美别致,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花岗岩,高坡度的楼顶,厚厚的墙身,窄小的窗户,都是德国建筑特有的风格。楼上的凉台均建于南侧,楼门开于西侧,从而形成外观舒展优美,粗犷华贵的德国建筑风格。 楼内的装修异常豪华。楼分四层,底层为半地下房间,原为仆从及膳食用房。 由西门进入即到二楼,有过门厅、中厅、会议厅、会客厅、跳舞厅等。 三楼为总督卧室和办公之处。四楼有部分卧室和其他用房。房间内部装潢陈设富丽堂皇, 地板都拼为人字形,护墙板上都有精细的雕刻。五颜六色的吊灯和壁灯,造型各异。室内壁灯上镶有各种颜色的玉石,闪闪发光。 卧室内的墙面皆用淡雅的绫子裱糊。由于迎宾馆曾是政府接待贵宾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没有遭到破坏,整个建筑大都保留着原来的模样,里面的家俱均为德国原装产品,这是德国一家曾经专为皇家贵族生产家俱的家俱店,据说至今尚在。

 

这座建筑历经沧桑百余年,曾几次易主。191411月日德交战,驻青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驻青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埠督办总办官邸,后为国民党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38--1945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为“迎宾馆”。

 

解放后,作为政府接待的宾馆,迎宾馆曾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1957712日至812日,毛泽东主席携夫人江青及女儿李纳、李敏来青岛时居住在此。当年总督住过的房间,亦曾经住过蒋经国、谢胡、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前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国家元首。

 

古老的德国三角架钢琴——

嵌着绿色玉石的壁炉——

总督卧室——
 
 

古老的德国座钟,钟表面下方有中文“德国造”三字,当时世界唯一的一台。
 

 

青岛迎宾馆栉风沐雨百余年。百年风雨荣辱共沾,浸透着历史的苦涩,也闪耀着时代的辉煌。然而,作为极为珍贵的建筑艺术品,她将在青岛建筑史上留下最辉煌的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wang-tiande 2011-1-3 20:03
安逸哈!
回复 唐九虎 2011-1-4 20:06
nice 相当的古文明啊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