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0||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距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城南五公里。
鸣沙山因风吹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堆积而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鸣沙山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实属罕见。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素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时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旧碧波荡漾,水声潺潺,这就是它的神秘之处。经查阅资料,原来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洼地的风总是向上方走,沙粒于是随风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故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形成了沙泉共存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