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 彭州上书院——小渔洞大桥实拍

已有 2708 次阅读2009-4-30 23:32

       据查有关资料, 去年,那次震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隶属成都的县级市彭州七十九万人口中,受灾十八万户近六十万人,房屋倒塌三十三万间,受损八十一万间,有十二万户灾民需重建永久性住房。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快一周年了。4月25日,与一拨摄友,带着对灾区牵挂,驱车前往彭州白鹿镇——通济镇——小渔洞大桥沿线,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镜头,去见证灾区不屈不饶、重建家园的点点滴滴,去见证灾区群众新生活的希望。尽管去的时间仅一天,尽管去的地方有限,但所见所闻,使我们深深感到灾区的巨变,感到灾区群众正顽强地走出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白鹿上书院全称“圣母领报修院”,简称“领报修院”,当地人称为上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彭州市白鹿镇以北2.5公里回水村,距彭州30公里、成都77公里,是一所培养天主教传教士的神哲学院,俗称“白鹿上书院”。上书院修建完工于1908年,修建在“学堂山”半山腰的山坳里,这里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形排列,老百姓称为“九龙归位”。 前有白鹿河蜿蜒而过,青山绿水,风水极佳。上书院坐西向东,由正堂、南北耳房和西楼(包括礼拜堂)构成四合院布局,白色的立柱和灰黑色的屋瓦,别具一格,是一座整个川西不可多得的欧洲中世纪风格建筑。美丽的风景、别样的建筑,吸引着众多的游人,成为拍摄婚纱照和摄影的佳地之一。

 去年5月2日,“五一”小长假期间,所拍的上书院——

没想到十天后,突如其来的“汶川强烈地震”,使这座有100年历史的老教堂随着地动山摇、山崩地裂,轰然坍塌。去年6月28日,再次来到上书院,见昔日的上书院已复不存在,残垣断壁、一片废墟——

据悉,有关部门决定在原址恢复修建上书院,让川西这座欧式风格建筑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次去上书院,见有关人员正在进行地质取样——

上书院附近的村民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家园重建——

白鹿镇九年制义务学校地震遗址——这里原叫“下书院”,后改为学校。罕见的地震奇观,已成为“彭州地震一日游”的热点之一

在教学楼旁边,海峡两岸地震专家携手,正进行《古地震探槽研究》——

 

白鹿镇白鹿村二社、三社《雁江绿岸》永久性安置点——

三社的王勇,其父亲在地震时,因腿残疾躲避不及而遇难。由于政府的关怀支持和福建的援建,修起5间120多平方米的新房,连屋顶装修,自己仅出了一万来元。依靠自己的修车技术,他在家里开起了修车店,开始了新的生活——

彭州通济镇天生桥十一组《锦绣山庄》——《锦绣山庄》统规自建安置点,占地约8000米,安置46户、161人。目前,正加紧对部分房屋的粉刷、道路施工等,部分村民已于春节前,搬进了新居。

80多岁的缪安兰老太太站在新房前,喜笑颜开,“感谢政府、感谢福建的援建,这辈子做梦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

通济镇梓柏村8组部分统规自建房——

 

 

通济镇灾后重建统规统建样板房——

在彭州“5.12小鱼洞大桥地震遗址”上游不远处,“一桥飞架南北”,这就是由福建福州市援建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新的小鱼洞大桥。该桥总投资2000万元,桥梁全长276米,桥面宽度13米,行车速度为60㎞/h,8度抗震设防。引桥按二级公路设计,路基宽度12米,路面宽度为11米。据施工人员介绍,他们正一天24小时连续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确保“5.12地震周年”通车——

彭州新兴镇阳平观五户一组居住群的新房——

 

 

 ——————————————END——————————————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