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小记王安廷小小展览馆

已有 2622 次阅读2009-5-25 22:16

      5月中旬的一天,从单位去成都东城根街办事,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了五福街。突然,被几块摆在街沿边的镜框吸引,镜框里嵌放着泛黄变色、模模糊糊的照片,墙面上写的字,使我十分惊奇,这竟是大名鼎鼎的“王安廷小小展览馆”!

     的确,这是我多年来第一次路过这里,也是第一次到这小小博物馆。曾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小小博物馆名声大得很,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而它的主人——王安廷也时常出席一些有关收藏方面的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这一切,都缘于他收藏有5万多枚毛主席像章、700多尊毛主席塑像、大量的毛主席画像及重达2吨的相关文字资料……小小展览馆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被誉为“文革像章收藏家”。
 

      从摆谈中得知,王安廷老人193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45年开始木工生涯。1951年开始收藏毛泽东像章。1989年元月,利用自己30来平方米的房子,创办个人毛泽东像章家庭收藏博物馆。说起在自家门口挂上“小小展览馆”的牌子时的情景,“那天整条街都扎断了!”,老人满脸笑容,流露出自豪的神情。打那以后,从东西南北、世界各地慕名前来参观的人不计其数,连原著名特型演员古月也到此参观,并与老人合影留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展览馆已大为萧条,前来参观者寥寥无几,每人每次参观仅一两元的门票收入几乎为零。进入屋内,感到阴暗潮湿,弥漫着让人说不出的味道。早已残破的瓦房堆满了老人的藏品,四壁都是各种像章和画像,房梁上挂着文革时期特有的《红卫兵》等各种袖套,桌上摆放的装饰盘覆盖着一层灰,文献资料也已泛黄……还有不少藏品因无处可放而常年压在箱底。整个空间感觉狭小压抑,挪脚也得小心翼翼,生怕挂倒老人的宝贝。

      近几年,老人转变观念,开始售卖藏品。因为老人的子女没有谁愿意继承他的事业,加上他自己也已经风烛残年,去年得过一场几乎要他的大病。而且,子女给的赡养费几百元,远远不够。老人所居住五福街这一片,属于老街,他这间已有百年历史的瓦房已经被列入拆迁范围。这一切,终于使老人回到现实中,但卖出的藏品并不多。

   打心底佩服老人的痴迷,小小展览馆里的藏品理应有其良好的陈列空间,我们期待着。
 

 

 

 

 

 

老人拿着他1995年12月主编的《当代文物》,充满着自豪与满足——
 

老人与他的续弦——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