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南边疆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大理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早在三千年前,洱海周围就有白族先民繁衍生息。公元前二世纪初,作为叶榆县,大理就已经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公元738年部落首领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聚集在洱海地区的六诏,建立了南诏国。公元902年,南诏灭亡;公元938年,白族贵族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在南诏、大理国统治的500余年中,大理曾经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忽必烈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为太和县,明清两代世袭(辖境略小于今大理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为大理县;1983年,大理县和下关市合并为大理市。大理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大理古城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坝区,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横列如屏的苍山,雄伟壮丽;明珠般的洱海,清澈如镜,加之坝区牧歌式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优美绚丽的高原景观,这山山水水之间所包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风情,更富灵气和迷人的魅力。
漫步古城大理,跃入眼眶的是经营金银首饰及其它商品的店铺林立,一家紧挨一家,游客来来往往、摩肩接踵。遇到好景,刚要按快门,说不定游人已跨入取景框。在古城转了一圈,感觉大理古朴而不失闲适、闹热而不繁华。它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大概是独特的山水风光、四季如春的气候、白族民俗风情,和寻觅那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五朵金花》所展示的场景吧!














在丽江古城区七河乡新民村委会西哨村,七十多年前,红军第二方面军曾在贺龙、任弼时的带领下从这里走过。那里,留下过红军长征的足迹。18000多名红军官兵源源不断地从西哨村的土地上走过,并由此进入丽江,在丽江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关于“红军长征过丽江”的佳话。西哨村,因此而成为红军进入丽江的“第一村”。据导游介绍,在大理到丽江一带,妇女头上戴的这种帽子,叫“红军帽”,表达了乡亲们对当年红军的怀恋和崇敬——



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
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地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爱、复兴等主要街道。
1984年大理被列为对外开放城市,而城内唯独一家涉外宾馆就建在护国路,于是专为外国游客服务的店铺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此,“洋人街”的叫法就开始广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