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希拉穆仁草原是内蒙最早开辟的草原旅游点,位于首府呼和浩特市以北约90公里的丘陵地带,海拔1700米,蒙语意为“黄色河水”,从呼市乘车沿盘山公路翻越巍峨大青山,行程约2小时。希拉穆仁草原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边有清代喇嘛庙“普会寺”而得名。“普会寺”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雕梁画栋,在广阔的草原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向往大草原已久,第一次亲临,心情未免有些激动,期待着在那辽阔无际的、蓝天白云绿草的大自然美景中放飞自己。然而,当汽车缓缓驶入希拉穆仁草原时,突如其来的却是满目的苍凉,天仍然是蓝的,白云依然是白的,大地的颜色却是黄色中带绿,草原沙化了,草枯萎了,没有了想象中大草原的那种生机。
当旅游车刚停稳,四五位蒙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手捧洁白的哈达,端着醇香的美酒,唱起动人的敬酒歌,迎接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的亲切,多多少少弥补了先前的扫兴。
我们一行中的几位游客包了两台小面包,在草原上跑了一小圈。驾车的师傅一路上给我们讲解蒙族的风土人情。过去认为,敖包就是蒙古包,经介绍才知敖包是用石头或石片垒砌的圆锥形的建筑物,多选择在丘陵的最高处,它是蒙族人祭祀的地方。来到敖包,按当地的风俗,,在附近捡了几块石头,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边转边许愿边将石头扔在敖包上。据说,这样许下的愿就能实现。由于敖包地处高处,已成为牧民辨别方向的参照物。并且,许多青年男女也喜欢到敖包秘密幽会、谈情说爱,闻名中外的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由此而来。
秋天的希拉穆仁草原仍然是美丽的,只不过我们来得不是时候,错过了她那绿草茵茵、“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最佳旅游季节。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早已定居。来到一蒙古家,热情好客的主人便端上奶茶、奶食,招待我们。奶茶很香,是用砖茶和牛奶熬出来的,爽口带咸。奶酪分为发酵和没发酵的,发酵的略酸,吃起来口感不错——
奶酒——